分类: 思想平台 |
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丁鹤年的兄长

丁鹤年(1335—1424),号友鹤山人。曾祖阿老丁、曾叔祖乌马儿是元初西域巨商。元世祖西征时, 财力匮乏,阿老丁、乌马儿兄弟把全部资财奉献,并从军。元朝以功授官,阿老丁年老不愿仕,特赐田宅留京奉朝请;乌马儿擢道宣慰使,后拜甘肃行中书省左丞。其祖苫思丁累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其父职马禄丁,四十岁始入仕任临川县簿,后迁武昌县达鲁花赤,性豪迈,有惠政,解官之日百姓为之建“种德堂”,并请求留居武昌,遂为武昌人。职马禄丁有五子,鹤年最幼,兄弟皆业儒,四个兄长中有三人举进士。 丁鹤年中改为马姓的兄弟: 元至正间进士、翰林应奉、诗人马元德,乃著名诗人丁鹤年从兄。本名吉雅谟丁(排行第一)。曾祖阿老丁,曾资助忽必律西征,并加入征西大军,立有军功,后入元为官。阿老丁子苫思丁( Shams al-Dīn),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即元德祖。又元进士马子宪(排行第四),亦丁鹤年族兄; 来源:http://xuts.blog.sohu.com/254722372.html 丁鹤年中改为沙姓的兄弟: 爱理沙,字允中,官翰林应奉;(排行第三)。 其它: 烈瞻,官至万户。(排行第二)。 阿里沙的排行当为第三,居第二者当为万户烈胆,而居第四者缺名,曾在杭州路居住。《丁鹤年集》卷二《哭阵亡仲兄烈胆万户》、卷一《送四兄往杭后寄》:“独骑铁马突重围,斩将搴旗疾似飞。金虎分符开幕府,玉龙横剑卫邦畿。委身徇国心方尽,裹革还乡愿竟违。病卧沧江怜弱弟,看云徒有泪沾衣”。“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 来源:http://www.aisixiang.com/data/22701.html 整理: 元至正间进士、翰林应奉、诗人马元德,本名吉雅谟丁(排行第一)。 烈瞻,官至万户(排行第二)。 元进士爱理沙,字允中,官翰林应奉;(排行第三)。 元进士马子宪(排行第四)。

Tags: 丁鹤年兄弟中改为马姓的兄弟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456
从《延佑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看元代庆元路的回回人_论文__12364 来源:http://www.docin.com/p-85127482.html 从《延佑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看元代庆元路的回回人_论文_【内容提要】元代所修方志《延佑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保存了 不少在庆元路为官的回回人的资料,是研究元代回族史必不可少的文 献。本文对其加以重新整理,指出了两部方志的优缺点,以期就正方 【主题词】《延佑四明志》 《至正四明续志》 庆元路 回回人 成吉思汗的西征,促进了中外民族间的交融,使得中亚及西亚的色目人 大批内附,其中不少人成为与成吉思汗共建大业的功臣。因此,蒙古与 色目人取得了明显高于汉人及南人的优越的社会地位。回回人作为色目 人的一种,亦不例外。《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曾载:“我元始征西北 诸国,而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域 区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3][3]回回人不仅在经济上占尽优 势,在政治上更是春风得意。忽必烈统一全国以后改府为路,各路或其 他机构的最高长官多派蒙古人及色目人充当,回回人在其中占了很大部 《延佑四明志》(以下简称《四明志》)修于元仁宗延佑年间,由马泽修,袁桷纂,延佑七年(1320)成书。马泽,字润之,以太中大夫为庆 元路总管。袁桷为庆元人,自号清容居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 讲学士,为元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目》云:“桷先世在宋多以文 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设后,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 惟袁氏所传为多,故其于乡邦旧典,尤多贯串。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 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嘉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4][4] 志分十二考,详细记载了四明(今宁波)地区的州郡沿革、职官人物、 山川物产等等,目的在“先牧民之本,推其沿革,览其山川,知昔时得 人之盛,宫室户口之无恒,释道遗文之盛衰,是皆足以增其咏叹焉者 矣!”[5][5]《至正四明续志》(一下简称《续志》)成书于顺帝至正 古,补其缺略,乃命耆髦之士,日与讨论,凡一十二卷,庶几先后该贯,观览无遗,少补立国立政之本要,以备太史氏之采择云。”[6][6] 《四明志》及《续志》的职官志详细罗列了有元一代四明地各级官吏, 本文试将于各机构任职的回回人加以梳理,希望大家能在读后对元代庆 元路的回回人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因二志未将各官吏之族籍一一列出, 故只能通过名字判断其是否为回回人。由于元时回回人名译音有一定之 规,笔者判断大致不会错。 四明,唐为鄞州,明州,又为余姚郡。因境内有四明山,故因山为名, 约为今宁波市。《元史》卷六十二志第十四:“元至元二十三年 (1276),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户二十四万一千 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二。” [7][7]四县为鄞县、象山县、慈溪县、定海县;二州为奉化州、昌国 州。至元十二年(1275),元兵平宋都临安,以其地置江浙行省,改府 为路,罢制置使立浙东道宣慰使司。大德六年(1302)十月四日中书奏 升为都元帅府,“七郡兵民之政悉隶总裁。�6�7�6�7明年命徙治于四明。” [8][8]《四明志》及《续志》共载都元帅二十八人,其中回回人六位, 哈、忽剌忽儿。副使共十八人,其中四位回回人:爱林、虎臣、沙的、马英。另外有都事十三人,其中回回人暗都剌一位。经历六人,回回人 http://至元十四年(1277)宣慰司改为庆元路总管府,元政府派大批蒙古人及 色目人为总管府官吏,最高者称达鲁花赤,意为监临官或掌印办事之 官,秩正三品。从至元十四年至延佑六年(1319)共有十九人任本路达 鲁花赤,其中有十一人为回回人,他们是回回、忽都、哈剌嘚、火赤合 共十七人,无回回人任职。以下是同知,共十八人,四位回回人,分别是别都鲁丁、阿里沙、廉明答述丁、忻都。再下为治中,共十九人,回 回人仅木薛非、麻合谋两位。最后为府判,共十六人,有法哈剌丁、梁 阿里、火者吉、哈只、撒答、撒的迷失六位回回人。《续志》中本路总 管府自延佑六年至至正二年(1342)共九位达鲁花赤任职,其中六人为 回回人。他们是舍剌甫沙、阿里、三不都、阿里牙答思、速剌蛮、阿里 沙。舍剌甫沙、阿里及三不都在《四明志》中未注名到任年月,今标 出。下为总管,八人中仅苫思丁一人为回回人。以下为同知,六人中有 总管府下领录事司,《四明志》及《续志》中载达鲁花赤共十九人,其中有回回人十,分别为抹合马、教化的、撒里、忻都、答丁述(疑为答 录事司下为四县官吏,首先看鄞县:二志共载达鲁花赤二十人,十二位回回人,分别是乌马儿、抹合马、木八剌沙、忻都、剌速蛮、倒剌沙、 丞、主簿、县尉多为南人,盖处理实际事务用男人较为便利也。故《续志》仅载两位为主簿的回回人:沙的和哈思别。象山县达鲁花赤共十七 人,其中有十位回回人:阿散、阿都蛮、阿里、迷黑沙、答失蛮、撒的 南人,仅主簿伯都剌、县尉忽都为回回人。慈溪县达鲁花赤共十六人,其中有回回人阿都蛮、教化的、哈散、乌马儿、亦思马因、迭里迷失六 位。回回人为县尉者有哈海与忽都台。定海县达鲁花赤共十四人,有回 回回人。庆元路另领州二:奉化州和昌国州。至元十五年(1278)以昌国升州,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正月奉化县升县为州。原奉化县有九 位达鲁花赤,两位回回人:亦不剌金和别都鲁丁。奉化州共达鲁花赤十 七人,其中回回人六位:宝合丁、木八剌、忽都答儿、沙邦、亦黑迷失 不花、忽林沙。同知十五人中有两位回回人:阿里沙和赫德尔。昌国州 达鲁花赤共十三人,有八位回回人:答失蛮、阿合马、阿密鲁丁、速鲁 蛮、撒都丁、阿哈马、小六失海牙、黑黑。同知八人,有回回三人:阿 里、哈速丁、哈散,其余官吏多为南人。另外庆元路还有两个分支机 分司延佑到元统间但存空行,元统以后或有姓无名或脱前半行,不知何故。回回人仅载至元二年(1336)副使伯笃鲁丁,至元三年佥事老老、 际为官的回回人数目当不止此。庆元市舶提举司有提举睦忽彬为回回人,郎中倒剌沙、爱祖丁、忻都三人为回回人。 以上就为至元十二年到至正二年近七十年间元代庆元路所设各级机构内 回回人之仕宦概况,除去二志重复及漏载之人,约有一百四十余位回回 官吏任职,数目不能算少。这些官吏大都身据要职,为本路及各州县最 高长官,这是与元政府的统治政策紧密相关的。元世祖至元二年 (1265)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 知,永为定制。”[9][9]好像回回人不可为达鲁花赤,其实在具体操作 过程中是有很大的弹性的。 由于元代志书留存甚少,在现存元代方志中记载回回人的更是不多,故 而《四明志》及《续志》在保存回回史料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令人遗憾 的是这些回回人的宦迹大多不可考,在以上所载回回官吏中最著名的应 为至顺二年(1331)以吏部侍郎除守四明,身为庆元路总管而颇有善政 [10][10]文中称其为官“饮冰食檗,始终一致,犀珠磊落,不以动心。”他修筑渠陂、止盗息贼,兴举学校,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好 事。“化行民安,如春雨膏物而无其迹”,其挚友许有壬曾有《题苫思 竹马儿童应有语,四明山水故多情。[11][11]二志虽称赅洽,但并非没有不足,笔者认为其最大的不足之处便是未载 明户口数目。这样便无法知晓当时各户的数目和类别。我们只能从赋役 考内隐约通过田租赋役窥见当时户口概况。而同为至正年间所修的《至 正金陵新志》便有民俗志,内中详载了自西汉以后金陵各地户口数,且 分类详细,一目了然。我想这可能由于庆元路并未抄籍户口或虽籍户而 数目不确以致修志者略而不载吧。其次,二志中所记官吏虽大多记上其 到任年月及离任日期,可是并未注明族籍,致使后人难以明确区分各人 族别。在这方面又不如俞希鲁所修之《至顺镇江志》详瞻。 综上,《延佑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回回史 料,是研究元代回族史不可缺少的文献。这一点,杨志玖先生早已指 出。[12][12]本文试发其覆,望能引起大家关注,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 马天博(1980-),回族,内蒙赤峰人,2004级硕士研究 生,从事民族史、穆斯林文化研究 (1976-),回族,宁夏海原人,2004级硕士研究 生,从事民族学、穆斯林文化研究 见许有壬《至正集》卷五三清宣统三年河南教育总会石印本 《延佑四明志四明志序》 《宋元方志丛刊》第六册 中华书 《元史》卷六十二志第十四 职官《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 《元史》卷六[10][10] 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元代》附卷之二 361 [11][11]同上 363 [12][12]杨志玖《元代回族史稿》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http:// -------------------- 延祐四明志  元地方志。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袁桷等撰。延祐七年(1320 年)成书。四明即当时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市。内容据* 《宝庆四明志》,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山川、城邑、河渠、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等十二考。袁桷博览典籍,熟识乡土文献,考核精审,为当时所推重。袁桷(1 266-1 327),字伯长,号清客居士,鄞县人,曾任丽泽书院山长、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至翰林直学士、侍讲学士。马泽,字润之,任丘人,延祐年间任庆元路总管时,聘袁桷修志。延祐七年(1320年)书成。四明乃宁波别称,以其境内 有四明山得名。   《延祐四明志》,共二十卷,以门目体分设沿革考、土风考、职官考、人物考、山川考、城邑考、河渠考、赋役考、学校考、祠祀考、释道考、集古考等十二考。每考以小序述著作要旨,先总考州郡,后分考各县,将所属鄞、慈溪、定海、象山四县及奉化、昌国二州的内容,列于总目之下,与南宋罗濬《宝庆四明志》将郡志与县志分列有所不同。该志今仅存十七卷,卷九城邑考下、卷十河渠考上、卷十一河渠考下已佚。   四库馆臣称该志“条理简明,最有体要”,“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嘉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但后人有以该志为亲者讳、党护降元之人,诟病其非史家直笔。   至正年间,时任庆元路总管王元恭聘王原孙修有《四明续志》十二卷,乃续补《延祐四明志》而作,沿用原书体例,增补延祐以后事及前志之所缺略,并新增土产一门。〈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曾载:“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而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域区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3][3]回回人不仅在经济上占尽优势,在政治上更是春风得意。忽必烈统一全国以后改府为路,各路或其他机构的最高长官多派蒙古人及色目人充当,回回人在其中占了很大部分。元代时所修的《延佑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对此有较详的记载。 《延佑四明志》(以下简称《四明志》)修于元仁宗延佑年间,由马泽修,袁桷纂,延佑七年(1320)成书。马泽,字润之,以太中大夫为庆元路总管。袁桷为庆元人,自号清容居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为元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目》云:“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设后,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多,故其于乡邦旧典,尤多贯串。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嘉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4][4]志分十二考,详细记载了四明(今宁波)地区的州郡沿革、职官人物、山川物产等等,目的在“先牧民之本,推其沿革,览其山川,知昔时得人之盛,宫室户口之无恒,释道遗文之盛衰,是皆足以增其咏叹焉者矣!”[5][5]《至正四明续志》(一下简称《续志》)成书于顺帝至正二年(1342),由王元恭修、王厚孙纂。王元恭,字居敬,自号宁轩,真定人,至元六年以正议大夫总管庆元路。王厚孙,字叔载,一字燕贻,自号遂初老人,以荐为鄞训导,授象山教谕。此书为《延佑四明志》的续作,王元恭述修书的缘起时说:“余叨守是邦,思所以亘历今古,补其缺略,乃命耆髦之士,日与讨论,凡一十二卷,庶几先后该贯,观览无遗,少补立国立政之本要,以备太史氏之采择云。”[6][6]《四明志》及《续志》的职官志详细罗列了有元一代四明地各级官吏,本文试将于各机构任职的回回人加以梳理,希望大家能在读后对元代庆元路的回回人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因二志未将各官吏之族籍一一列出,故只能通过名字判断其是否为回回人。由于元时回回人名译音有一定之规,笔者判断大致不会错。 四明,唐为鄞州,明州,又为余姚郡。因境内有四明山,故因山为名,约为今宁波市。《元史》卷六十二志第十四:“元至元二十三年(1276),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领司一、县四、州二。”[7][7]四县为鄞县、象山县、慈溪县、定海县;二州为奉化州、昌国州。至元十二年(1275),元兵平宋都临安,以其地置江浙行省,改府为路,罢制置使立浙东道宣慰使司。大德六年(1302)十月四日中书奏升为都元帅府,“七郡兵民之政悉隶总裁。……明年命徙治于四明。”[8][8]《四明志》及《续志》共载都元帅二十八人,其中回回人六位,为阿里察吉尔、教化、不八沙、马铸、赡思丁、迷只儿。二厅都元帅共十人,四位回回人,他们是阿里、马合马、哈散沙、拜住。同知都元帅共七人,有六位回回人:暗都剌哈蛮、塔里牙赤、黑的儿、忽先、棘哈、忽剌忽儿。副使共十八人,其中四位回回人:爱林、虎臣、沙的、马英。另外有都事十三人,其中回回人暗都剌一位。经历六人,回回人李忽都答儿一位。 至元十四年(1277)宣慰司改为庆元路总管府,元政府派大批蒙古人及色目人为总管府官吏,最高者称达鲁花赤,意为监临官或掌印办事之官,秩正三品。从至元十四年至延佑六年(1319)共有十九人任本路达鲁花赤,其中有十一人为回回人,他们是回回、忽都、哈剌嘚、火赤合儿赤、阿剌红、哈只、马合木、忻都、舍剌甫沙、阿里、三不都。总管共十七人,无回回人任职。以下是同知,共十八人,四位回回人,分别是别都鲁丁、阿里沙、廉明答述丁、忻都。再下为治中,共十九人,回回人仅木薛非、麻合谋两位。最后为府判,共十六人,有法哈剌丁、梁阿里、火者吉、哈只、撒答、撒的迷失六位回回人。《续志》中本路总管府自延佑六年至至正二年(1342)共九位达鲁花赤任职,其中六人为回回人。他们是舍剌甫沙、阿里、三不都、阿里牙答思、速剌蛮、阿里沙。舍剌甫沙、阿里及三不都在《四明志》中未注名到任年月,今标出。下为总管,八人中仅苫思丁一人为回回人。以下为同知,六人中有三位回回人:怯来、忽都脱台鲁因、密失哈。 --------------------------------- 《续志》中本路总管府自延佑六年至至正二年(1342)共九位达鲁花赤任职,其中六人为回回人。他们是舍剌甫沙、阿里、三不都、阿里牙答思、速剌蛮、阿里沙。舍剌甫沙、阿里及三不都在《四明志》中未注名到任年月,今标出。下为总管,八人中仅苫思丁一人为回回人。以下为同知,六人中有三位回回人:怯来、忽都脱台鲁因、密失哈。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922

元朝时江苏南京人的生活 

元朝时江苏南京人的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5d44a40102w9ia.html

Tags: 元朝时江苏南京人的生活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689

南京地方志

http://dfz.nanjing.gov.cn/xzbj/17745/gqqz/201512/t20151221_3714714.html

Tags: 南京地方志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35

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后裔部落

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后裔部落(上) http://news.163.com/13/1113/14/9DILVA0N00014Q4P.html 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后裔部落(下) http://news.163.com/13/1127/14/9EMONTKE00014Q4P.html http://news.163.com/13/1127/14/9EMONTKE00014Q4P.html

Tags: 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后裔部落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15

沙全

沙全,汉族,南宋末年,出身在江南一个武将世家,其先世为汝南人。其《元史》之传记,因历史原因,对其记载出现偏差,未能正确反映其真实出身。 编辑摘要   沙全,汉族,南宋末年,出身在江南一个武将世家,其先世为汝南人。其《元史》之传记,因历史原因,对其记载出现偏差,未能正确反映其真实出身。   沙全十八岁,在湖北投军,隶刘整帐下。后随军入川抗元。   景定二年,刘整以泸州十五郡降蒙古,沙全与之同行。宋军追之,全力战得脱,授管军百户。   至元三年,刘整出兵云顶山,沙全与宋将夏贵兵遇,击杀甚众。   至元五年,忽必烈命刘整领都元帅事,出师围襄樊,沙全为镇抚。刘整遣沙全率军攻仙人山、陈家洞诸寨,破之,升千户,赐银符。败宋将张贵,拔樊城,与整军会。修正阳城,引兵渡淮,败宋将陈安抚。   至元十二年,刘整死,沙全从丞相阿术征南宋,与宋将张世杰、孙虎臣大战于焦山,水陆并进,宋人大败,获其将校三十三人。从攻常州,克之,乘胜下沿海诸城。   至元十三年,至华亭,沙全戒士卒毋杀掠,宋将遂开门出降,以功授华亭军民府达鲁花赤。   时华亭城内有普照寺,宋淳祐丙戌,毁于回禄之厄。咸淳甲戌,僧惠思与邑人钱武翼乃重建释迦殿,越年丙子岁乃成。于是,僧慧辨、颐慧、悟秀以白镇守沙侯。沙全闻之,欣然致从吏,且厚施之。   时有盐徒聚众数万,掠华亭,沙全出击之。一人持枪跃出坏垣间,险中沙全坐骑,沙全遂疑邑人反侧。遂上书行省,请定夺之策。行省以新附,恐有反侧,委万户忽都忽等体察,欲屠城。时,沙全与邑士卫谦友爱,卫谦开喻,言邑人未必反,沙全大悟。遂再请于行省,言:“盐卒多非土人,若屠之,枉死者众。”以身家性命保邑民不叛,屠城之计划遂寝。而六千俘虏也竟全活,悉遣屯田于淮北芍陂。赐金符,加武略将军,赚领盐场,镇抚之职如旧。   同年,战事已息,沙全遂与慧悟、兴教等寺僧相为倡率,重修普照寺,创钟楼、库堂、西庑,寺遂渐复旧观矣。   时周边盗贼逢起,沙全悉招来之,境内得安。此时,华亭一邑,因沙全之力,保全完好,士农工商均未受兵害,又兼沙全力事兴复,故一邑之税负,较北方数省之和还多,事上朝廷,于是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得以升为府,由行省直辖。沙全被委以松江总管府达鲁花赤之职,赐虎符。此为上海置县之开始。   至元二十一年末,沙全受中书省右丞大名卢世荣之命,代宁玉戍浙西吴江,为吴江万户府达鲁花赤,始专领军政。其民族出身即是在此时发生逆转。   至元二十二年,四月庚戌,监察御史陈天祥弹劾卢世荣。云“今取本人所行与所言已不相符者,昭举数事: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取于民而能自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勒令尽数包认;始言能令民皆快乐,凡今所为,无非败法扰民之事。既及于民者,民已不堪其生;未及于民者,民又难为后虑...(宜将)本人移置他处,量与一职,待其行事果异于前,治政实有成效,然后升用未以为迟”。于是,元世祖乃命丞相安童集诸司官吏、老臣、儒士及知民间事者,与卢世荣同赴上都听御史陈天祥弹文。《元史》载:(四月)壬戌,御史中丞阿拉帖木儿、郭佑、侍御史白秃剌帖木儿、参政撒的迷失等,以世荣所伏罪状奏曰:“不白丞相安童,支钞二十万锭。擅升六部为二品。效李璮,令急递铺用红青白三色囊转行文字。不与枢密院议,调三行省万二千人置济州。委漕运使陈柔为万户管领。以沙全代万户宁玉戍浙西吴江。用阿合马党潘杰、冯圭为杭、鄂二行省参政,宣德为杭州宣慰,余分布中外者众。以钞虚,团回易库,民间昏钞不可行。罢白酵课,立野而、木植、磁器、桑枣、煤炭、匹段、青果、油坊诸牙行。调出县官钞八十六万余锭。”丞相安童言 :“世荣昔奏,能不取于民,岁办钞三百万锭,令钞复贵,诸物悉贱,民得休息,数月即有成效。今之四阅月,所行不符所言,钱谷出者多于所入,引用憸人,紊乱选法。”阿拉帖木儿、陈天祥等质世荣于帝前,世荣悉款伏。遣忽都答儿传旨中书省,丞相安童与诸老臣议“世荣所行,当罢者罢之,更者更之,所用人实无罪者,朕自裁处。”下世荣于狱。十一月乙未 ,帝问忽剌出曰 :“汝于卢世荣有何言 ?”对曰:“近汉人新居中书者,言世荣款伏,狱已竟矣,犹日豢之,徒费禀食。”诏诛世荣,刲其肉以食禽獭。   这是沙全一生最为吊诡的一件事。沙全因吴江之命,被牵涉进卢世荣一案,但《元史》本传却记载其,是年被元世祖召见,得请复名,荣升隆兴万户府达鲁花赤。   《元史》在此记述再次发生错误:沙全被任命的是隆兴府(治所在今张家口张北县)达鲁花赤,而不是《元史》记述的,隆兴万户府达鲁花赤。而且,《元史》本传,对事前事后不一致的原因,并未述及。   首先,丞相安童指控卢世荣“委漕运使陈柔为万户管领。以沙全代万户宁玉戍浙西吴江。用阿合马党潘杰、冯圭为杭、鄂二行省参政,宣德为杭州宣慰,余分布中外者众”系“引用憸人,紊乱选法”,那么,被召见之前的沙全因是有罪的,而有罪之人获召见,较为罕见,何况,卢世荣本人被“刲其肉以食禽獭”,而沙全却轻易的得以全身而退,显然,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大多研究沙全历史的人,都忽略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一句话“世荣所行,当罢者罢之,更者更之,所用人实无罪者,朕自裁处。”从事后的结果来看,“所用人实无罪者,朕自裁处”是专门为处理沙全而说的。正因为沙全“实无罪者,朕自裁处”,始有至元二十二年之召见。但是,从召见的结果来看,召见本身必须对沙全因何受卢世荣指令但却不是“憸人”、也没有“紊乱选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了解这个“选法”本身。   至元二年,元廷下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至元五年,又发布命令:“革罢诸路女真、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乃蛮、唐兀依旧。”但是,随着征战的需要,以及占领地的扩大,蒙古人手不够用了,于是,至元六年,又规定,“准许任用回回、畏兀儿等色目人为达鲁花赤。”汉人,仍被排除在外。在征服南宋的战争中,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汉人充任一把手的情况比比皆是。但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政权开始巩固,汉人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于是,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再一次诏议“罢汉人之为达鲁花赤者”。   而沙全此时的身份是四川归附的汉人,显然,其“吴江万户府达鲁花赤”的任命,是和至元十六年的敕令相抵触,所以,对于其系“引用憸人,紊乱选法”的指控,是合法的。那么,如何由“有罪”而至“无罪”、且不能动摇“汉人不能任一把手”这条国策,我想,“朕自裁处”的世祖皇帝也一定很头疼。当然,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沙全只要将民族出身改到符合敕令的要求上来,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结果我们就看到了,今天其《元史》本传的第一段:“沙全,哈刺鲁氏。父沙的,世居沙漠,从太祖平金,戍河南柳泉家焉。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隶刘整帐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为姓,而名曰全。全久居宋,险固备知之。”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太祖成吉思汗何时平过金呢?太祖未曾平金,其父又怎么住到柳泉了呢?如无世家所传,五岁被掳、十八岁当兵、二十多岁随刘整降元、此前似乎并无涉足江南经历的毛头小伙子沙全,又怎么成了“久居宋,险固备知之”的军事家了呢?——这一切的一切,本传均不能解释,而惟其还原他的本来身份后,方可理解。   不过,这些话很管用,沙全被无罪释放,所谓“二十二年,召见,迁隆兴万户府达鲁花赤,得请,复名曰抄儿赤。未几,帝以为松江濒海重地,复命镇之,赐三珠虎符,卒于官。 来源:http://www.baike.com/wiki/沙全

Tags: 沙全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85

爱理沙的古诗

爱理沙的古诗 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1480.html 《题九灵山房图(戴叔能读书处,时避地明州)》 年代: 明 作者: 爱理沙 梦里家山十载迟,丹青只尺是耶非?墨池新水春还满,书 阁浮云晚更飞。 张翰见几先引去,管宁避乱久忘归。 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林丘有蕨薇。 《题钟秀阁(为东湖古鼎铭长老作)》 年代: 明 作者: 爱理沙 槛外澄湖平不流,窗闲叠翠屹将浮。 烟霞五色锦屏晓,风月双清瑶镜秋。 檐卜浓香吹法席,芙蓉凉影荡仙舟。 结巢拟傍云林住,回首朝簪愧未投。

Tags: 爱理沙的古诗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84

咸丰兴宁县志人物传略

咸丰兴宁县志人物传略 兴宁县志  卷之九  人物志  懿行 十二 忠烈 沙申魁,义尚围人,李进春攻城时搜捕被害 来源:http://www.gd-info.gov.cn/shtml/mzxingning/shiqinggailan/xingningzhizui/2016/04/19/158839.shtml
分类:思想平台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350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