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阴虚鼻燥

中医释名 本证常由风热袭肺,肺经郁热,热病伤津,或久处多尘不洁之境,常吸辛燥有毒之气,风燥劫津,致肺阴虚损,津液不能上承,鼻窍失于濡养而产生。 

中医病机 本证常由风热袭肺,肺经郁热,热病伤津,或久处多尘不洁之境,常吸辛燥有毒之气,风燥劫津,致肺阴虚损,津液不能上承,鼻窍失于濡养而产生。乃鼻干,鼻槁,鼻衄等鼻病的常见证型。证现阴虚燥热之象,虽病位在鼻窍,然其因当责之于肺,又肾主一身之水波,津伤阴亏往往波及于肾,而使证情延绵难愈。 

体征 鼻内干燥、灼热疼痛,呼气辛热,鼻多痂涕或黄绿浊涕,以致鼻腔内有异物感、刺痒感,常用手揉鼻或挖鼻孔,嗅觉减退或失嗅,鼻塞时轻时重,或常塞不通。鼻腔粘膜焮红肿胀,欠润泽,常有糜烂渗血;或粘膜萎缩,鼻甲瘦小,甚则中隔穿孔,鼻内脉络扩张,一遇刺激或损伤,如挖鼻、擤涕,咳嗽、喷嚏、大便用力时,则易发生鼻出血。伴有口渴咽干,咳嗽少痰,少气懒言,便秘,溲赤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缓。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养阴,清肺,润燥,滋肾,凉血,活血,止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 基本方药: (1)清燥救肺汤加减:冬桑叶12克、石膏30克、麻仁12克、麦冬15克、阿胶12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枇把叶10克。本方适用于阴虚肺燥偏重者。
(2)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麦冬1 2克、百合12克、贝母10克、当归10克 白芍12克、甘草10克、玄参15克、桔梗10克。本方适用肺肾两虚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3~4次服用,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鼻内干燥、裂痛较重者,基本方(1)加黄芩10克、天冬12克、知母10克、沙参15克。涕中带血者,基本方(2)加蒲黄10克、蚕豆花12克、紫珠草12克。白芨15克、旱莲草15克。鼻窍粘膜萎缩,涕痂多者,基本方(2)加沙参15克、天冬15克、首乌20克、当归15克。便结者,基本方(1)加郁李仁15克、玄明粉10克。干咳痰少者,基本方(1)加前胡10克,马兜铃10克。
(二)外治方法
1.滴鼻:本证宜选用滋养润燥类药液滴鼻,禁用麻黄素类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滴鼻液有:(1)当归滴鼻液:当归、银花、野菊花各300克,水煎两次浓缩后加入蜂蜜500克,混合调匀,分装备用。适用于鼻干燥腥臭者。
(2)苁蓉滴鼻液:肉苁蓉、羊藿叶、当归、桂枝、黄芪各300克,煎水两次,浓缩成浸膏,加石腊油500毫升混合制成。用于鼻干,鼻甲瘦小,鼻腔结涕痂者。
(3)芝麻油500克、加冰片3克,蒸熟待冷后分装备用。用于鼻干燥裂者。
(4)复方薄荷油、石腊油等制剂。用于鼻干燥为主者。以上药物,每次每侧鼻腔调入2~3滴,每日3~4次。
2.吹药:用鱼脑石散:鱼脑石粉9克、冰片0.9克、辛荑花6克、细辛3克,共研为细末。每日2~3次吹鼻腔内。鼻腔粘膜糜烂渗血面亦可用白芨粉吹入。
3.熏鼻或雾化:以内服方药煎煮之蒸气熏鼻。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作鼻腔雾化吸入治疗。
4.烧灼:对糜烂渗血鼻腔粘膜可用硝酸银、三氯醋酸、电灼等法进行烧灼治疗。
5.塞鼻:对伴发鼻出血者,经烧灼治疗出血难止者,可将白芨粉棉片作出血点填压止血,亦可用凡士林纱条进行鼻腔填塞。
6.鼻腔冲洗法:适用于鼻腔内涕痂特多难以擤出者。方法:用淡盐水自前鼻孔吸入后,再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多可清除涕痂。洗毕,再滴入上述滴鼻剂。视涕痂之多少,每日可进行1~2次。
(三)手术疗法;鼻窍失养,鼻甲萎缩,鼻腔宽大,或中隔穿孔,鼻梁低陷有碍面容者,可择时进行鼻腔缩窄,中隔修补,外鼻整形等手术治疗。
(四)饮食疗法
1.忌辛辣、焦煤类食品,宜食富合营养之品,如鸡、鸭、鱼、肉、蛋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萝卜等含维生素量高的食物。
2.禁止吸烟、饮酒,减少有害刺激。多服甘寒饮料。
施治要点:
(一)本证肺阴亏损,鼻窍失于濡润,燥热上灼于鼻,致鼻窍干燥,治之当重在养阴以润燥。养阴则多以润肺为主,常用沙参、麦冬、百合、阿胶之类;因肺肾同源,肾精不足则肺阴难复,故同时亦应注意滋养肾阴,酌加熟地、生地、玄参、女贞于、旱莲草等,使律充液足,燥热得乎。并根据不同证情,同时配合清肺、凉血等法。
(二)本证外治方法重在缓解鼻窍干燥、阻塞,可用药物滴鼻、吹药、熏蒸、雾化、清洗鼻腔等等,所选药物宜甘凉、油润,禁用辛燥,苦寒伤阴之品。 
中药 熏鼻或雾化:以内服方药煎煮之蒸气熏鼻。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作鼻腔雾化吸入治疗。 
针灸 1.针刺:取穴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中弱刺激,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2.艾灸:取穴:百会、足三里、迎香、肺俞等。悬灸至局部发热,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3.穴位埋线:取穴:迎香。方法:将“0”号羊肠线剪0.5厘米, 穿入腰椎穿刺针管内,进行穴位表面消毒后,将针刺入穴位内1厘米深,用针芯将羊肠线自针管内推入迎香穴组织中,一边推一边退针,羊肠线即埋入穴内。每二周埋1次,可进行3~5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生活和工作环境宜清净、湿润;保持空气新鲜,避免辛燥、尘埃等刺激。在空气干燥季节,宜勤戴口罩,以维护肺喜润恶燥之性。
2.本证属慢性虚损性病证,虽无严重后果,但使患者十分苦脑,影响生活和工作,应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中医 病机:本证常由 风热 袭肺,肺 经郁 热,热病伤津,或久处多尘不洁之境,常吸辛燥有毒之气,风燥劫津,致 肺阴虚 损,津液不能上承,鼻窍失于濡养而产生。乃 鼻干 , 鼻槁 , 鼻衄 等鼻病的常见证型。证现阴虚燥热之象,虽病位在鼻窍,然其因当责之于肺,又肾主一身之水波,津伤阴亏往往波及于肾,而使证情延绵难愈。

治疗法则: 养阴,清肺,润燥,滋肾,凉血,活血,止血。

\r\n施治方法:\r\n

(一)内服方药\r\n1.

基本方药:

(1)清燥救肺汤加减:冬桑叶12克、石膏30克、麻仁12克、麦冬15克、阿胶12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枇把叶10克。本方适用于阴虚肺燥偏重者。\r\n

(2)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麦冬1 2克、百合12克、贝母10克、当归10克 白芍12克、甘草10克、玄参15克、桔梗10克。本方适用肺肾两虚者。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3~4次服用,每日1~2剂。\r\n2.

加减变化:

鼻内干燥、裂痛较重者,基本方(1)加黄芩10克、天冬12克、知母10克、沙参15克。

涕中带血者,基本方(2)加蒲黄10克、蚕豆花12克、紫珠草12克。白芨15克、旱莲草15克。

鼻窍粘膜萎缩,涕痂多者,基本方(2)加沙参15克、天冬15克、首乌20克、当归15克。

便结者,基本方(1)加郁李仁15克、玄明粉10克。

干咳痰少者,基本方(1)加前胡10克,马兜铃10克。\r\n




[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11-05-28 11:15 PM 编辑]
文章来自: 医学全在线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niaochao2008.com/trackback.asp?tbID=878
Tags: 鼻燥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49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